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 - 新闻动态 - 旅游资讯 
我到过的陶祖圣境与传说中范蠡和西施的故事
作者:    来源:无锡市文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   时间:2019/10/31 10:13:35    点击:1111

宜兴我常去,尤其是宜兴南部山区湖父(应为“氵父”)镇。这里是国家级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所在地。我本人还曾被选为阳羡生态旅游区“十佳人物”之旅游推广大师。此次趁着无锡市旅游业协会在宜兴举行活动,我以媒体身份再次造访了此间的AAAA级景区——陶祖圣境。


陶祖圣境地处苏、浙、皖三省交界处,位于宜兴市区西南28公里的金塘山中,距宜兴著名的竹海风景区仅3站路,其前身是慕蠡洞景区。由于其开发较晚,相较于大名鼎鼎的“宜兴三洞(善卷洞、张公洞、灵谷洞)”,属后起之秀。

稍微懂点历史的人一听到“慕蠡洞”这三个字,估计十有八九都会联想到战国时期“吴越相争”故事里的传奇式人物范蠡。他能文能武,为春秋末年著名的思想家、政治家、军事家。

 

相传当年勾践卧薪尝胆,为了打败吴国,其手下能人志士纷纷献计献策,其中“一计”即给吴王进献美女,以女色消磨其意志,使其荒废朝政。为此,范蠡从民间物色到两位绝色美女——西施和郑旦。西施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,更有传言西施与范蠡是生死之交,为了越国的安危,主动进入吴国,诱惑夫差,颠覆吴国政权。

 

吴国被灭后,范蠡功成身退,挂冠潜行,携美人西施归隐于太湖一带。先是在太湖北岸靠近无锡城区的一个内湖——里湖落脚(因范蠡和西施常在湖上泛舟,后人改称里湖为蠡湖),然后向西转移到太湖西岸宜兴定居。据宜兴县志记载:宜兴的鼎山和蜀山之间有个“蠡墅”,乃因范蠡“尝居于此”而得名。它的近旁,还有“西施荡”和“施荡桥”,乃为西施游荡之处。

 

传说范蠡到宜兴后毕生致力于制陶事业,并因而致富,遂将自己的姓氏也改为“陶”,称为“陶朱公”。宜兴的陶瓷工人,一直把范蠡当作制陶业的创始人,奉为祖师爷,把他的塑像供奉在庙宇里,尊为“造缸先师”。据传,现今宜兴制陶世家,西望圩村的范姓人家,就是范蠡与西施传下来的脉络之一。

 

有了这个神奇的故事作铺垫,慕蠡洞因此充满了浪漫的色彩。景区导游也有了发挥的余地,口吐莲花把一个石灰岩天然溶洞说得天花乱坠,让游客跟着他侧耳聆听,信以为真。

我百度了一下:陶祖圣境是以慕蠡洞景区为主体,传说中这里曾是范蠡与西施相会幽居的洞天福地,他们在此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。

 

慕蠡洞最早是在1983年3月由当地山村的一位少年所发现,历经三载开发,于1986年5月正式开放。陶祖圣境再有无锡文博集团在原慕蠡洞基础上扩建而成,景区内根据范蠡、西施的爱情传说建造的人文景点则随处可见,因而享有“陶祖秀绝冠江南”和“中国爱情名洞”之美誉。

进入景区,迎面就见青山下一赭色的范蠡高大塑像,威武庄重,看上去是一个将军,不像足智多谋的文臣。有范蠡,便就有西施,在慕蠡洞口外的一汪小湖中央,亭亭玉立佇立着的浣纱女,便是西施。

 

慕蠡洞是一个有地下暗河组成的石灰岩溶洞,这种溶洞在这宜南山区这一带很多,名气更大的有善卷洞、张公洞,但像幕蠡洞那样,从进口到出口上千米曲折崎岖的洞体,始终伴着一条溪流的不太多。

 

慕蠡洞总面积一万余平方米,洞内游程约900米(含水路),能见到千姿百态的钟乳石,有的像迎客松,有的像灵值仙草,有的像孔雀开屏,还有像观美桥、西施井、望夫桥这样以范蠡、西施传说命名的景观。快到洞口处有一段水路,约150米,可以坐游船。

 

出了慕蠡洞,有个陶祖竹海。成片成片的毛竹林,满山翠绿,看上去沁人心脾。陶祖圣境的承包人惠志刚是景区的营销专家,依靠这种自然资源开发建造了竹林步道、玻璃栈桥等娱乐性项目。行走在上面,玻璃桥下是竹稍,四周全是竹子,就像行走于竹海顶上。章子怡《藏龙卧虎》影片里,在竹海里飞来荡去打斗,顿时失去了神秘感,我们不也在竹梢顶上颠来跑去吗?